学院简介

加入时间:2020年10月20日   访问量:92195

“晚立龙门最高处,始知身世与天平”。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制四年,地处古城苏州的西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学院1999年筹建、2000年9月开始招生,2005年按照教育部〔2003〕第8号和江苏省教育厅〔2005〕第40号文件精神,改设为独立学院,是江苏省内成立较早的独立学院之一。母体学校----苏州科技大学由原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协调发展,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

目前,学院设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总务处、团委、网络信息中心等行政机构;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000余人,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设有风景园林、环境工程、土木工程、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英语等31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酒店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专转本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格局。此外,我院积极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包括与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3+4)专业、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酒店管理(3+2)专业、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风景园林(4+0)专业,与苏州市职业大学联合培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0)专业等。2019年,我院获批物流管理、日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省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校园环境幽雅,基础设施齐全。学院不仅在苏州市长江路55号(原长江路8号)拥有独立校园,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和实验大楼、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等教育教学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还共享举办高校—苏州科技大学江枫校区和石湖校区先进的教学资源。学院图书馆藏中文图书达87.6万多册,生均图书89.7册;电子资源丰富,自有数据库12个,共享母体学校中外文数据库54个。

学院依托母体学校苏州科技大学的优质师资资源,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自有专任教师中,10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获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人获得“苏州市青年五四奖章”。共享的母体学校教师队伍中,多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奖项或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年来,我院教师在首届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最佳教态奖,在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本科组)中,我院参赛教师共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8名。

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研与教研工作。近年来,学院下拨专项经费深入开展专业(课程)建设、教研教改项目及科研项目立项工作,先后有17项专业建设项目、78项课程建设项目(其中思政课程专项建设20项)、4项教材建设项目、101项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获得校内立项支持。近年来我院教师在省、市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获得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立项13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70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立项1项,苏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应用对策类)项目立项12项,苏州市科技局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前瞻性应用研究项目立项4项,苏州市软科学课题立项5项,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项,院科研基金项目立项35项。同时在科研获奖方面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1项,苏州市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学院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学生就业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日常管理,严把教学质量,突出实践应用,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教育管理“严”字当头,依规治校,狠抓学风考风,全面推行“低年级早晚自习”“无手机课堂”“提前十分钟进课堂”等制度,助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创新学生工作路径,建设“大学生护校队”“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大学生自主管理与发展委员会”等品牌化育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预警防控体系,构建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受挫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学科竞赛方面,我院学生在国家及省市举行的比赛中成绩骄人。2019年至今获得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奖项共有288项,合计480人次,其中,国家赛获奖49项,华东赛区获奖2项,江苏省竞赛获奖237项。其中2019年第九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中获得团队铜奖2项,2019年第六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获得团体特等奖1项,2019年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获得一等奖2项;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1项,2020年全国供应链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省级复赛一等奖1项;2021年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二等奖1项,2021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挑战赛江苏赛区、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模型展示比赛)等省市级竞赛中多次获奖。

学院积极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以学生会、社团管理部、艺术团、科协、创协、新媒体中心等学生组织为抓手,整合校内外资源,在原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基础上,重新打造“筑梦天平”校园文化博览汇,以文化筑魂为战略引领,重新形成了青马领航、美育汇梦、实践强能、创新培优四大篇章。同时承接省市公益项目,助力大型赛事服务,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第七届江苏书展,依托志愿服务基地,2018年第五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第三届亚太区大会、第四届苏州环太湖马拉松比赛、首届中国国际进博会等,合计志愿服务人数达600余人。分别与运河社区、明基医院、吴甸园幼儿园等十余家单位建立或保持志愿服务基地关系,为学生走出学校,参与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我院“关爱苏州漂族老人”公益项目入选了2018年9月举行的江苏省第三届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并现场展示、我院青年学子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博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并收到了上海团市委寄来的感谢信、同时荣获苏州市“e同禁毒”全民禁毒知识网络(微信)大赛优秀组织奖。在苏州市第二届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主持人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艺术文化交流比赛活动,学生在各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荣获2020苏州市青年歌手大赛“优秀组织奖”、2018年荣获第十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园乐团新势力比赛二等奖、第十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国学知识竞赛总决赛三等奖、第九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中获玉玺奖等。我院学子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防军工文化创意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学院体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学院拥有跆拳道、羽毛球协会等体育类社团,并配备国家级裁判员资格的指导教师进行规范化、专业化指导。在竞技赛事中,学院连续十三年蝉联母体学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在2021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上获得第二、五名的好成绩。

学院围绕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学院发挥地域优势,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多层次的基地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招聘会等举措,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就业形势喜人。办学二十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各界输送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基础能力扎实、创新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学院创造条件,服务学生考研。设置了考研专用教室,设立了考研奖学金。近年来先后有多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悉尼大学、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另外,母体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科方向),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覆盖我院绝大部分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好的进一步深造的平台。

学院学生国际交流依托母体学校开展,苏州科技大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7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所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和科研合作项目,都能够为我院师生所共享。特别是学院日语专业自创办以来,即与日本樱美林大学、奈良产业大学以及奈良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到这些高校进行短期留学、交流。学院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在学分认可和经费配套方面给予充足支持,近年来共有近百名学生参加境外文化交流学习等活动。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多年来,学院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学习型”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坚持走规范发展、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学院早日成为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有较大影响、在省内独立学院中具有重要地位、苏南地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努力奋斗!(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