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你的大脑是"钢铁侠"还是"石头人"?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5日

每次考试周的朋友圈都会上演两极分化:有人晒着59分的马原试卷配文"文科生基因不配理解剩余价值",转头开黑到凌晨;也有人把微积分卷子扫描成PDF,用红色批注写满疑问发给助教。这种差异背后,藏着两个关键思维在打架——你的大脑究竟是个能升级的钢铁侠,还是台出厂设置锁死的石头人?  

一次失败就像岔路口:向左转的人说"我不行",从此停步不前;向右转的人问"怎么改进",于是越走越远。我们的大脑在等待一个选择——要当认命的小明,还是成长的小红?这就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之间的较量。

当面对挑战时,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启动两种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的人相信能力是天生的,他们常说"我不擅长这个"、"我就是这样了"。遇到困难时,这种思维会让人选择放弃,把失败归咎于天赋不足——就像一块石头,认定自己永远无法改变形状。成长型思维的人则相信能力可以培养,他们常说"我还需要练习"、"这次失败教会了我什么"。面对挑战时,这种思维会促使人不断尝试,把挫折视为进步的阶梯。就像一棵树苗,知道自己终将长高。

心理学家德韦克的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成绩进步更快,在工作中也更易获得成功。因为真正决定人生高度的,不是起点,而是你选择相信"能"还是"不能"。

那么怎样培养成长型思维呢?  

1. 将目标拆解为几个行动考满分    

2. 每周挑战1件略难的事(比如公开演讲学习新技能,完成后问自己:我成长了什么?)  

3. 用"成长三问"复盘:这件事让我学到了什么?哪些方法可以优化?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4. 每天记录1个微小进步  

思维战场

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

看待能力

静态化石:"我永远做不到"

动态雕塑:"现在做不到,但可以练会"

面对挫折

自我定罪:"果然我是废物"

科学复盘:"这三步走错了,下次调整"

努力的意义

耻辱烙印:"努力=承认自己笨"

荣耀勋章:"努力=解锁新技能"

他人成功

酸葡萄心理:"他不过是运气好"

偷师心态:"他的方法我能借鉴哪一点"


当然同时固定型思维也让我们固步自封,怎么改善呢?

1. 捕捉否定声音:当听到“我不行”“我没天赋”时,立刻标记:这是固定型思维在说话

2. 学会替换关键语言:“我做不到” → “我暂时做不到,但可以试这个方法

3. 每天做1件“反本能”的事:主动选择略超能力的事(如请教他人/尝试新领域)

4. 给失败贴标签 :每次受挫后,用3个词总结收获

思维模式对人生轨迹具有决定性影响。固定型思维为你筑起围墙,成长型思维为你打开大门。坚信"我可以进步",能将挫折转化为成长的养分。每个高手都曾是初学者,每次失败都是升级的机会。从今天起,把"我不行"换成"我试试",让成长型思维引领你突破自我边界——人生的精彩之处,不在于起点高低,而在于你始终相信:明日的自己,必将超越今日的自我。。


推荐阅读:书单

1.《终身成长》:卡罗尔·德韦克原著,深度解析思维模式理论体系

2.《大脑勇士》:融合神经科学与成长训练法的实践指南

3.《反本能》:提供思维模式升级的45个行为训练方案

4.《刻意练习》:安德斯·艾利克森关于能力培养的经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