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心理委员队伍的专业素养,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于3月19日组织开展了“守护心灵的春天——校园春季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
本次培训是“3·20”心理健康活动周活动的一部分,通过理论讲解、工具演练、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常态化开展“五育润心 沐光同行”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苏教学函[2025]3号)文件精神,帮助全院心理委员掌握科学方法,成为校园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培训以“爱情三元理论”破冰,通过分析春季情绪波动与生理机制的关联(如褪黑素变化、多巴胺波动),引导心理委员理解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成因,掌握季节性情绪规律,是识别危机的关键一步。
在角色认知环节,培训明确了心理委员的三重身份:
心理健康宣传员:以“压力管理四象限”等趣味形式普及心理知识;
班级动态观察员:通过课堂考勤、社交活动等五维度观察预警信号;
朋辈支持陪伴者:运用“三明治沟通法”“非暴力沟通句式”提供情感支持。

张老师特别强调:“心理委员不是‘治疗师’,而是温暖树洞与信息桥梁,需严守保密原则,并在危机时及时上报。”同时培训重点演练了心理危机识别的关键信号与干预方法,针对校园常见危机场景,培训通过真实案例推演,帮助心理委员掌握“从发现到跟进”的全流程应对策略。
最后,培训强调了守护者的自我修养,提出“三不原则”与“四个必报”,强调心理委员的自我关怀同样重要,需定期运用放松技巧调节身心,避免替代性创伤,提供了“蝴蝶拍”、“4-7-8呼吸法”、“安全岛”等实用心理技术。
未来,天平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院校班寝”四级联动预警机制,夯实队伍能力,为师生提供更精准、温暖的心理支持,让“心灵的春天”常在校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