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学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指导其通过学习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及早做好就业准备,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定于2025年10月至11月举办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
二、大赛目标
努力将大赛打造成强化生涯教育的大课堂、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的大平台、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通过举办大赛,更好实现以赛促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和择业就业观,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以赛促教,促进高校强化生涯教育,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以赛促就,广泛发动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推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承办单位:学生处、招生就业处
四、大赛时间
2025年10月—11月
五、大赛内容
1.成长赛道。主要面向非毕业年级学生,考察其树立生涯发展理念并合理设置职业目标、围绕实现目标持续行动并不断调整的成长过程,通过学习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体现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2.就业赛道。面向高年级计划求职学生,考察其求职实战能力,个人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与目标职业的契合度,个人发展路径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度。
六、大赛赛制
采用二级学院初赛、学校决赛两级赛制。
校决赛设一、二、三等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奖等奖项。
七、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即日起-11月10日)
参赛选手通过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平台(以下简称大赛平台,网址:zgs.chsi.com.cn)进行报名,在大赛平台登录页面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
报名流程:参赛同学用学信网账号登录参赛平台——提交报名申请和上传材料——学校审核。
报名时间内,选手可修改报名信息或取消报名。修改后的报名信息需校级管理员重新进行审核。校赛期间,大赛平台开放成长赛道生涯闯关功能、就业赛道职业适配度测评功能,参赛选手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赛道名称 |
平台上传的参赛资料 |
成长赛道 |
生涯发展报告:介绍设定职业目标的过程;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行动和成效;职业目标及行动的动态调整等(PDF格式,文字不超过2000字,图表不超过5张) |
就业赛道 |
1.求职简历(PDF格式)。 2.辅助证明材料,包括实践、实习、获奖等证明材料 (PDF 格式,整合为单个文件,不超过50MB)。 |
(二)学院初赛(2025年11月12日前)
各学院按要求完成院级比赛,参赛作品和评分标准可参考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具体要求(附件1、2),并于2025年11月12日前向学生处报送推荐名单,每个学院各赛道推荐选手各1人。
(三)校级决赛(具体比赛时间另行通知)
决赛通过现场主题陈述与问答方式进行综合评审打分。
八、参赛要求
(一)参赛选手必须为在校学生。每名选手结合自身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一个赛道报名参赛。
(二)参赛选手要按要求在大赛平台准确填写报名信息,提交材料应坚持真实性原则,不得含有违法违规内容,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及所获奖项等,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各二级学院须认真做好参赛选手资格审查和参赛材料审查工作,确保符合相关要求。参赛选手所设定的职业目标应与所学专业相匹配,须始终保持一致,若在省复赛、省决赛中出现职业目标与校赛不一致的,则取消其参赛资格。
九、奖项设置
(一)成长赛道
奖项 |
奖项 |
名额 |
奖励 |
选手单项奖 |
一等奖 |
1名 |
奖品+证书 |
二等奖 |
2名 |
奖品+证书 |
三等奖 |
3名 |
奖品+证书 |
组织与指导奖 |
优秀组织奖 |
1名 |
证书 |
优秀指导老师 |
6名 |
奖品+证书 |
(二)就业赛道
奖项 |
奖项 |
名额 |
奖励 |
选手单项奖 |
一等奖 |
1名 |
奖品+证书 |
二等奖 |
2名 |
奖品+证书 |
三等奖 |
3名 |
奖品+证书 |
组织与指导奖 |
优秀组织奖 |
1名 |
证书 |
优秀指导老师 |
6名 |
奖品+证书 |
十、工作要求
(一)在广泛动员上下功夫。各学院要认真做好大赛宣传动员工作,把大赛作为加强和改进生涯教育、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载体,发动更多大学生了解和参与大赛,将大赛与各类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实习实践、校园招聘等活动统筹组织,形成工作合力,扩大大学生参赛覆盖面。
(二)在职业引领上下功夫。各学院要鼓励支持大学生加强职业探索实践,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区域重点产业链、乡村振兴相结合,围绕所学专业找到与个人特质相匹配的职业方向。在此基础上,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做好选手挖掘和培育,遴选推荐本学院优秀选手参加校复赛。
(三)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 各学院要认真总结办赛经验,推动院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推出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做法。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新媒体等多元传播渠道,全方位对赛事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学生处 招生就业处
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