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相关的论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语言文化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寒假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语言文化学院九百多名学生积极参与到寒假社会实践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讲好家乡故事、赋能乡村振兴、勤工助学、创新创业、传承红色经典等多项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表现出青年的担当,彰显出新时代青年们的风采。
一、志愿服务用模范先锋精神铸魂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我院学生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积极依托当地实践基地,为疫情防控冲锋陷阵,为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走进社区,体现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家国情怀。
(一)返乡助力疫情防控成为最美的逆行者
响应国家号召,为家乡尽一份力,为国家尽一份心,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寒假期间,疫情形式突然严峻,我院30多名学子主动请缨联系相关部门申请成为志愿者,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协助检查行程码、健康码、核酸采样点布置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大学生的青年使命担当。
秘书2122韦佳贤去到南京市溧水区东屏街道办事处,主要工作是对来往东屏街道办事处的人员进行健康码和行程码查验、测量体温以及身份信息登记等等。英语2122岳丽华为村社疫情防控把关,检查进出人员的行程码,测量其体温并进行登记。汉语2022黄柳榕同学在当地疫情防控区搬运医疗和生活物资,协助核酸采样点展开工作,对每一个来核酸采样的居民进行测温,检查健康码是否正常以及能不能通行。商英2022初佳璐参加了老家社区的抗疫服务志愿者活动,她每天携带社区的防控疫情通知书以及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口罩来到社区菜市场门口,给未戴口罩的市民们免费分发口罩和防控疫情告知书,还给他们普及有关疫情防控的知识。
(二)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
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今时代下因为许多不可抗力的因素,许多老人和儿童都和自己的儿女或是父母分隔于两地,大学生返乡主动走访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旨在关爱孤寡老人,呵护留守儿童,让更多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汉语转本1923阮灵晓同学在疫情期间走访社区的老人,帮他们生火做饭,打扫卫生,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与心理疏导。她表示对待老年人,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时间,用心去关爱老年人,让他们的老年生活不再枯燥,和老人们进行沟通,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知识,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含义。秘书2122杨若菱应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去到东城社区辅导留守儿童完成作业,教小朋友唱歌、猜谜语、折纸、剪纸,玩成语接龙游戏,让一些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温暖。
二、讲好家乡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担当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树立爱国爱中国文化的意识,语言文化学院的同学们积极对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广泛的调研。我院同学们通过文字、照片等形式整理和记录家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用各种形式展示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巧用互联网络来扩大文化宣传力度,赋予传统文化不一样的魅力。
秘书2122的徐妍同学拜访了南通板鹞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与传统手艺人交流,向他们进一步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学习了风筝的制作方法,并走访了私人板鹞风筝藏馆、南通风筝博物馆等,参观了各式各样的风筝,丰富了自己的眼界,使自己板鹞制作更有经验,最终在板鹞风筝比赛中感受了南通板鹞风筝的魅力。翻译2122王乐妍为了使传统节日在现代焕发新活力,在社区和志愿者们共同主持了一场“彩灯剪影闹元宵 党史藏于灯谜里”的元宵节预热活动。介绍元宵节的起源、陪伴老人和小孩DIY灯笼、猜灯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盏盏灯笼亮起,每位老人和小孩的脸上也挂着灿烂的笑容。日语2121林凤怡在实践报告中这样描述自己家乡,“在我开展此次社会实践之前,家乡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充满阳光、快乐的地方,但只是一个很表象的理解。”原来从小吃到大的田艾饼(田艾米籺)、从小看到大的舞狮表演(湛江醒狮)都是独一无二的家乡特色。
三、赋能乡村振兴贡献大学生的青春智慧
“十四五”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质量兴农到产业兴农,以及电商兴农,我院学生返乡后积极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从而推动地方乡村经济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尽绵薄之力,贡献大学生的青春智慧。
汉语2121刘雨露同学参加刺梨原汁开发销售过程,推动了家乡的区域经济发展,深刻感受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审阅人:王莉